“陆金所”们的破茧成蝶之痛 金融科技 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陆金所 控股在这场转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新公布的三季...

“陆金所”们的破茧成蝶之痛 金融科技 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陆金所 控股在这场转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新公布的三季...

来源:雪球App,作者: 科技金融说,(https://xueqiu.com/1175667381/313834755)

金融科技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陆金所控股在这场转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新公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陆金所控股实现营业收入184.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73.99亿元下降了32.54%;累计亏损更是高达22.85亿元,与去年同期实现净利润18.67亿元的业绩形成了鲜明对比。

营收净利双降,转型阵痛显现

陆金所控股的财务数据揭示了公司在业务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前三季度,该公司总营收为184.83亿元,同比下降了32.54%。

其中,技术平台收入下降尤为显著,第三季度该板块收入仅为16.33亿元,同比减少了近半,占营收比重也由去年同期的29.5%大幅下滑至29.5%。

与此同时,净利息收入虽然仍是第一大支柱,但也未能幸免于难,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6.87亿元,同比下降18.8%,占比则上升至48.5%。

这些变化背后,反映出陆金所在主动调整业务结构,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据公司解释,技术平台收入下降主要源于贷款余额减少导致的零售信贷服务费减少,以及退出“陆金通”业务后转介及其他技术平台收入的减少。

而净利息收入的降低,则是因为贷款余额整体缩减,尽管消费金融业务的净利息收入有所增加,但仍难以完全抵消这一影响。

业务模式转型,挑战与机遇并存

陆金所控股的转型之路并非坦途。

自去年以来,该公司就开始有意识地收紧新增贷款的信贷标准,这一策略在今年一季度已经初见成效,但也随之带来了短期内业绩的波动。

2023年一季度,陆金所营收和净利润均大幅下降,降幅分别达到41.8%和86.2%。

尽管如此,管理层在业绩电话会上明确表示,这是公司在过渡调整期的必要之举,预计全年放款规模将同比下滑四成左右。

实际上,陆金所控股的贷款余额和新增贷款规模自去年起就持续收缩。

2023年全年,公司贷款余额较2022年下降了45.29%,新增贷款量更是锐减58.01%。

这种主动压降的背后,是公司对风险控制的重视以及对高质量增长的追求。

然而,这也意味着公司在短期内需要承受转型带来的阵痛。

行业生态格局变化,监管加强成必然

不仅仅是陆金所控股,整个金融科技行业都在经历类似的转型阵痛。

根据近年来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到,高增长早已不在。虽然有些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依然能够保持着平缓的增长,但相较于从前的经营情况也是相差甚远。这些数据表明,金融科技企业在追求创新和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盈利能力不足、资产质量下降等问题。

金融科技行业内的生态格局也存在扭曲现象。

国营金融机构虽然经营稳健,但在新兴技术的运用上相对滞后;而民营金融科技企业虽然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但在合规性方面存在短板。

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数据和技术的垄断现象日益严重,部分头部企业凭借大数据优势逐渐形成市场垄断地位,这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

展望未来,监管与创新并重

面对金融科技行业的现状和挑战,加强监管已成为共识。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和欧洲等国的金融科技发展迅速,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及时有效的监管政策的支持。

目前,我国也在借鉴这些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既防范风险又鼓励创新。例如,加强对数据和技术垄断的监管力度,防止少数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损害消费者权益;同时为中小微金融科技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和发展的空间,促进行业公平竞争和多元化发展。

金融科技行业的转型阵痛不可避免,但对于像陆金所控股这样的领军企业来说,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并适时调整战略布局,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构建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相关推荐

苹果手机怎么打开录音功能

苹果手机怎么打开录音功能

📅 08-08 👁️ 5758
“雪游龙”年底将迎首场世界杯赛
维控触摸屏邮箱功能配置教程

维控触摸屏邮箱功能配置教程

📅 08-06 👁️ 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