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工资扣个人所得税怎么扣,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及计算方式

发工资扣个人所得税怎么扣,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及计算方式

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因偶然因素而取得的所得。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

二、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根据不同的所得项目有所不同,以下是常见的计算方式:

(一)工资、薪金所得

采用累计预扣法计算,具体公式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 累计收入 - 累计免税收入 - 累计减除费用 - 累计专项扣除 -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 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 预扣率 - 速算扣除数)- 累计减免税额 - 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

(二)劳务报酬所得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20%。如果应纳税所得额超过 20000 元,税率会有所提高。

(三)稿酬所得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20% ×(1 - 30%)。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20%。

(五)经营所得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20%。

(七)财产租赁所得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20%。

(八)财产转让所得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20%。

(九)偶然所得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20%。

三、发工资扣个人所得税怎么扣

在发工资时,单位需要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具体步骤如下:

(一)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员工的应纳税所得额,即月收入减去五险一金、起征点(5000 元)、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法定扣除项目。

(二)计算累计预扣预缴税额

根据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按照税率表计算累计预扣预缴税额。

(三)计算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用累计预扣预缴税额减去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得到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四)代扣代缴

单位在发放工资时,从员工工资中扣除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并将税款缴纳给税务机关。

四、个人所得税税率

个人所得税税率根据不同的所得项目和收入水平有所不同,以下是常见的税率表:

(一)工资、薪金所得

级数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 36000 元的部分3%02超过 36000 元至 144000 元的部分10%25203超过 144000 元至 300000 元的部分20%169204超过 300000 元至 420000 元的部分25%319205超过 420000 元至 660000 元的部分30%529206超过 660000 元至 960000 元的部分35%859207超过 960000 元的部分45%181920

(二)劳务报酬所得

级数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 20000 元的部分20%02超过 20000 元至 50000 元的部分30%20003超过 50000 元的部分40%7000

(三)稿酬所得

级数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 20000 元的部分20%02超过 20000 元至 50000 元的部分30%20003超过 50000 元的部分40%7000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级数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 20000 元的部分20%02超过 20000 元至 50000 元的部分30%20003超过 50000 元的部分40%7000

(五)经营所得

级数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 36000 元的部分5%02超过 36000 元至 90000 元的部分10%25203超过 90000 元至 300000 元的部分20%169204超过 300000 元至 500000 元的部分30%529205超过 500000 元的部分35%85920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级数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全部20%0

(七)财产租赁所得

级数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全部20%0

(八)财产转让所得

级数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全部20%0

(九)偶然所得

级数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全部20%0

五、个人所得税计算示例

(一)工资、薪金所得

假设张三 2025 年 1 月工资为 30000 元,五险一金为 800 元,专项附加扣除为 1000 元。则应纳税所得额 = 30000 - 800 - 1000 - 5000 = 23200 元。根据税率表,23200 元属于第二级,适用税率为 10%,速算扣除数为 2520 元。应纳税额 = 23200 × 10% - 2520 = 2320 - 2520 = -200 元。由于应纳税额为负数,说明张三本月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

(二)劳务报酬所得

假设李四取得劳务报酬收入 10000 元,五险一金为 500 元,专项附加扣除为 500 元。则应纳税所得额 = 10000 ×(1 - 20%)- 500 - 500 = 7000 元。根据税率表,7000 元属于第一级,适用税率为 20%,速算扣除数为 0 元。应纳税额 = 7000 × 20% - 0 = 1400 元 。

(三)稿酬所得

假设王五取得稿酬收入 8000 元,五险一金为 300 元,专项附加扣除为 300 元。则应纳税所得额 = 8000 ×(1 - 20%)× 70% - 300 - 300 = 3520 元。根据税率表,3520 元属于第一级,适用税率为 20%,速算扣除数为 0 元。应纳税额 = 3520 × 20% - 0 = 704 元 。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假设赵六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5000 元,五险一金为 200 元,专项附加扣除为 200 元。则应纳税所得额 = 5000 ×(1 - 20%)- 200 - 200 = 3200 元。根据税率表,3200 元属于第一级,适用税率为 20%,速算扣除数为 0 元。应纳税额 = 3200 × 20% - 0 = 640 元 。

(五)经营所得

假设孙七取得经营所得收入 100000 元,成本、费用以及损失为 60000 元,五险一金为 1000 元,专项附加扣除为 1000 元。则应纳税所得额 = 100000 - 60000 - 1000 - 1000 = 38000 元。根据税率表,38000 元属于第二级,适用税率为 10%,速算扣除数为 2520 元。应纳税额 = 38000 × 10% - 2520 = 3800 - 2520 = 1280 元 。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假设周八取得利息收入 5000 元,无其他扣除项目。则应纳税所得额 = 5000 元。根据税率表,适用税率为 20%,速算扣除数为 0 元。应纳税额 = 5000 × 20% - 0 = 1000 元 。

(七)财产租赁所得

假设吴九取得租金收入 8000 元,合理费用为 1000 元,无其他扣除项目。则应纳税所得额 = 8000 - 1000 = 7000 元。根据税率表,适用税率为 20%,速算扣除数为 0 元。应纳税额 = 7000 × 20% - 0 = 1400 元 。

(八)财产转让所得

假设郑十取得财产转让收入 100000 元,财产原值为 60000 元,合理费用为 1000 元,无其他扣除项目。则应纳税所得额 = 100000 - 60000 - 1000 = 39000 元。根据税率表,适用税率为 20%,速算扣除数为 0 元。应纳税额 = 39000 × 20% - 0 = 7800 元 。

(九)偶然所得

假设王十一取得偶然所得 20000 元,无其他扣除项目。则应纳税所得额 = 20000 元。根据税率表,适用税率为 20%,速算扣除数为 0 元。应纳税额 = 20000 × 20% - 0 = 4000 元 。

六、个人所得税申报

个人所得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申报个人所得税的过程。申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自行申报

纳税人可以在税务机关指定的网站或者办税服务厅进行自行申报。自行申报需要填写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提供相关的收入、扣除等信息。

(二)委托申报

纳税人可以委托税务代理人或者单位代为申报。委托申报需要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邮寄申报

纳税人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将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寄送给税务机关。邮寄申报需要在申报期限内寄出,并保留好邮寄凭证。

七、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

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指纳税人在年度终了后,对全年应纳税额进行汇总计算,多退少补的过程。汇算清缴的申报期限为次年 3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汇算清缴的计算方法如下:

(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 = 全年收入 - 全年免税收入 - 全年减除费用 - 全年专项扣除 - 全年专项附加扣除 - 全年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二)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三)计算应退或应补税额

应退或应补税额 = 应纳税额 - 已预缴税额。

八、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是指国家为了鼓励某些行为或者减轻某些人群的税收负担而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常见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有:

(一)子女教育

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是指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 1000 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

(二)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是指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以及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按照规定标准扣除 。

(三)大病医疗

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是指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 15000 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 80000 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

(四)住房贷款利息

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是指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 1000 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 240 个月 。

(五)住房租金

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是指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按照规定标准扣除 。

(六)赡养老人

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是指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按照规定标准扣除 。

九、个人所得税常见问题解答

(一)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多少?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 5000 元,即月收入不超过 5000 元的部分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

(二)个人所得税税率是多少?

个人所得税税率根据不同的所得项目和收入水平有所不同,具体税率表可以参考上述内容 。

十、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所得项目有所不同,具体计算方法可以参考上述内容 。

十一、个人所得税计算案例

假设张三 2025 年 1 月工资为 30000 元,五险一金为 800 元,专项附加扣除为 1000 元。则应纳税所得额 = 30000 - 800 - 1000 - 5000 = 23200 元。根据税率表,23200 元属于第二级,适用税率为 10%,速算扣除数为 2520 元。应纳税额 = 23200 × 10% - 2520 = 2320 - 2520 = -200 元。由于应纳税额为负数,说明张三本月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

十二、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累计预扣法

累计预扣法是指在预扣预缴税款时,先计算截至当前月份的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再按照税率表计算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最后减去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得到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

(二)单独计税法

单独计税法是指对某些特定的所得项目,如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算应纳税额,不并入综合所得 。

(三)综合计税法

综合计税法是指将纳税人的各项所得合并计算应纳税额,按照税率表计算应纳税额 。

十三、个人所得税计算技巧

(一)合理利用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可以通过合理利用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降低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降低应纳税额 。

(二)合理安排收入

纳税人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收入,如将部分收入转移到下一年度,降低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降低应纳税额。

(三)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纳税人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降低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降低应纳税额 。

十四、个人所得税计算注意事项

(一)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需要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包括收入、扣除等项目。

(二)正确选择税率

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需要根据应纳税所得额选择正确的税率,避免税率选择错误导致计算错误。

(三)及时申报纳税

在取得应税所得后,需要及时申报纳税,避免逾期申报导致罚款等后果。

十五、个人所得税计算相关知识讲解

(一)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的重要依据,不同的所得项目和收入水平适用不同的税率 。

(二)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方法,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十六、个人所得税计算问答

(一)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多少?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 5000 元,即月收入不超过 5000 元的部分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

(二)个人所得税税率是多少?

个人所得税税率根据不同的所得项目和收入水平有所不同,具体税率表可以参考上述内容 。

http://www.shejizizhi.com/jizhangbaoshu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励志搞笑正能量的句子117句

励志搞笑正能量的句子117句

📅 07-26 👁️ 5840
【芒果千层的做法步骤图,芒果千层怎么做好吃】苏小喵91
办学管理系统的软件有哪些

办学管理系统的软件有哪些

📅 07-06 👁️ 3020